在近期的 A 股市场中,创新药板块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强势崛起,多个相关个股纷纷封上涨停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背后蕴含着诸多深层次因素,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产业正步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政策维度来看,国家层面近年来对创新药的扶持力度可谓空前。国家药监局积极优化审评审批流程,推出创新药临床试验 “30 日快速审批通道”,将服务临床急需和国家医药产业发展的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 1 类创新药纳入特殊审评通道,审评时限从常规的 60 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 30 个工作日。这一举措犹如为创新药研发按下了 “加速键”,极大地缩短了创新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时间周期,让企业的研发成果能够更快地惠及患者,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与信心。
在支付端,政策同样展现出对创新药的大力支持。每年一度的医保谈判为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搭建了关键 “桥梁”,让更多患者能够用得上创新药。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还增设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将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纳入其中,进一步拓展了创新药的市场空间,为创新药的商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依沃西单抗在 2024 年 5 月获批后,当年便被纳入医保,2025 年 1 月 1 日落地实施,价格从每支 2299 元降至 736 元,降幅达 68%,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从研发成果方面分析,中国创新药企业近年来可谓成果丰硕。2024 年,我国获批的 1 类创新药数量达 48 种,是 2018 年的 5 倍以上,而 2025 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接近 40 种 ,呈明显的 “井喷” 态势。在国际权威的 2025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自研抗癌药 “得福组合” 公布了突破性肺癌临床数据,治疗中位时间从 7.1 个月提升至 11.0 个月,风险降低 30%,充分彰显了中国创新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卓越成效。在肺癌治疗的双抗类药物这一重要细分领域,全球范围内获批的仅有 3 种,其中我国的依沃西单抗和卡度尼利单抗就占据两席,且依沃西单抗已完成首个国际三期临床研究,正等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核及肺癌适应证的审批 。这些成果表明,中国创新药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飞跃,在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上也达到了新高度。
资本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热情也在持续高涨。科创板设立五年来,生物医药板块累计融资近 2000 亿元,培育出一批估值超百亿的创新药企。一级市场同样积极助力创新药发展,据医药魔方数据,一级市场融资额从 2013 年的 36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620 亿元 。2025 年以来,创新药相关企业的利好消息不断。恒瑞医药 7 月 28 日与葛兰素史克达成大额授权协议,首付款 5 亿美元,后续里程碑付款潜在总金额约 120 亿美元;石药集团继与阿斯利康订立最高超 53 亿美元的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后,又与生物制药公司 Madrigal 订立最高 20.75 亿美元的独家授权协议 。这些大额合作与授权交易,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资金支持,也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药板块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推动相关个股股价上扬。
在 A 股市场上,创新药板块的强势表现有目共睹。以常山药业为例,作为国内肝素龙头,受益于 “GLP - 1 类” 减重药物的火爆以及 A 股创新药板块的整体走强,其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超 160% 。2025 年以来,代表重要创新药企的港股创新药 ETF(513120.HK)涨幅约 15%,康方生物去年 9 月以来最高上涨近 60%,亚盛医药最高涨近 50%、科伦博泰涨近 40% 。进入 2025 年,创新药指数从 2024 年 9 月份的 1002.09 点开始反弹,至 2025 年 6 月份最高点 1593.83 点,不到一年时间上涨了 59.05% 。众多创新药企业股价的持续攀升,带动整个板块在 A 股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中国创新药的大爆发以及在 A 股市场的优异表现,是政策、研发、资本等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趋势不仅为创新药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也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升级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展望未来,随着各项利好因素的持续发酵,中国创新药产业有望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A 股创新药板块也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