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8 月 1 日讯 (记者 李洁) 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又一个时代篇章悄然落幕。大悦城地产,这家深耕港股 12 载的商业地产巨擘,即将挥别香港联交所,踏上全新的征程。
7 月 31 日晚间,大悦城控股 (000031.SZ) 发布重磅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 (00207.HK) 计划通过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从香港联交所撤销上市地位。此次交易的对象为除大悦城控股和得茂以外的大悦城地产其他所有股东。
公告内容显示,协议一旦生效,大悦城地产将回购 47.3 亿股计划股份并予以注销。作为对价,相关股东每股可获得 0.62 港元现金,大悦城地产为此需支付的最高现金代价约 29.32 亿港元。资金来源方面,将综合利用大悦城地产的内部资源及外部债务融资。
回顾大悦城地产的港股之路,自 2013 年成功登陆港股,到 2019 年与 A 股平台重组构建 “A 控红筹” 架构,其发展历程与市场的风云变幻紧密交织。如今,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选择退出香港资本市场,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诸多战略考量。
从市场表现来看,近几年在行业周期性发展的影响下,大悦城地产的股价犹如波涛中的扁舟,呈阶段性波动,市场流动性也随之承受重压。大悦城控股在公告中明确指出,这是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将进一步增厚,这无疑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归母净利润。
大悦城地产作为 A 股上市公司大悦城控股的并表子公司,业务版图广阔,涵盖投资物业、物业开发、酒店经营、管理输出及其他服务四大板块。其商业触角深入商业住宅开发与销售、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多个领域,是大悦城控股商业板块的核心支柱。
在交易前的股权结构中,大悦城控股直接持有大悦城地产 91.34 亿股普通股,占普通股总数的 64.18%;得茂有限公司作为中粮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持有 3.68 亿股普通股及 10.95 亿股优先股。而此次协议安排生效后,大悦城控股的持股比例将大幅跃升至 96.13%,得茂持股比例为 3.87%。这意味着大悦城地产将近乎完全成为大悦城控股的控股子公司。
待交易完成,大悦城地产将即刻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就此终结其长达 12 年的港股上市历程。从此次回购的价格来看,每股计划股份现金注销价 0.62 港元,相较于停牌前股价 0.37 港元 / 股,溢价约 67.57%;但与 2024 年末每股净资产 2.081 港元相比,却折让约 70.20%。
对于私有化退市的原因,大悦城地产坦言,过去数年,公司股价长期低于每股资产净值,整体流动性偏低,这极大地限制了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加之当下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且复杂多变,公司的上市地位难以在可预见的将来为境外融资提供实质性支持。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大悦城地产的这一决策,标志着中粮系地产业务整合迈入了新的阶段。在港股市场的 12 年,大悦城地产既有过辉煌,也经历了市场寒冬。如今选择退市,或许是为了在更为灵活的架构下,重新梳理业务,聚焦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大悦城地产在大悦城控股的统筹下,将如何在商业地产领域续写新的篇章,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