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股的璀璨星空中,寒武纪的股价表现犹如一颗耀眼却又充满变数的流星,吸引着无数投资者的目光。2025 年以来,寒武纪股价走势跌宕起伏,背后交织着公司业绩爆发、行业趋势利好、市场预期博弈等多股力量的拉扯。
近期股价走势回顾。
进入 2025 年,寒武纪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在 8 月,涨幅高达 110.36%,走势极为强劲。8 月 27 日,寒武纪盘中拉涨近 10%,最高股价达到 1464.98 元 / 股,历史性地首次超越贵州茅台,一度荣登 A 股 “新股王” 宝座。8 月 28 日,其收盘价相较于 7 月 28 日收盘价上涨 133.86%,股价涨幅远远跑赢大部分同行业公司,且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 50、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涨幅。
然而,股价的快速上涨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8 月 28 日晚间,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警示公司股价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紧接着在 9 月 1 日,国产算力芯片龙头寒武纪在多日强势上涨后陷入调整,盘中一度跌近 9% 至 1358.75 元,开盘半小时成交超 110 亿元,截至当日发稿,股价下跌 6.87% 至 1390 元,市值为 5815.1 亿元 。这一涨一跌之间,尽显股价走势的复杂性与市场情绪的多变性。
股价上涨背后的业绩支撑
寒武纪股价上涨有着坚实的业绩基础。8 月 26 日晚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堪称亮眼,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81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惊人,达到 4347.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38 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9.13 亿元,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也是自 2020 年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从单季度来看,自 2024 年第四季度至 2025 年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逐季递增,营收分别为 9.89 亿元、11.11 亿元、17.69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72 亿元、3.56 亿元、6.83 亿元。寒武纪表示,2025 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攀升,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不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以技术合作推动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从而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显著增长 。
研发层面,公司持续投入,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 4.56 亿元,同比增长 2%。研发成果斐然,硬件端推进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及指令集迭代,着重优化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生成等大模型的训练推理场景,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在编程灵活性、性能、功耗等方面的竞争力;软件端对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升级,训练软件平台新增功能与通用性支持,强化大模型预训练、强化学习训练业务适配,推理软件平台在技术创新、产品能力及开源生态建设上取得关键突破 。
行业环境与市场预期的影响
行业环境对寒武纪股价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机器人大爆发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对于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据 IDC 数据,2024 年全球 AI 算力服务器市场规模约 1251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有望达到 2227 亿美元,智能算力设备正步入新一轮创新增长周期。智能芯片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美国限制英伟达高端芯片向中国市场出口,这一外部因素使得国内市场对国产芯片设计厂商的先进芯片需求急剧增大,而此时国内芯片制造厂商的高端制造产能成为限制相关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若国内相关芯片制造公司的高端芯片产能得以提升,国内高端芯片设计厂商的出货量有望随之增加,寒武纪作为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军企业,自然被市场寄予厚望 。
市场预期方面,众多机构纷纷给出乐观预测。东吴证券在 2025 年 4 月底基于公司 2024 年和 2025 一季度的业绩,大幅上调寒武纪 2025 年至 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上调后分别为 13.1 亿元、22.1 亿元(前值为 2.1 亿元、4.1 亿元),且新增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30.6 亿元。6 月底,东海证券发布研报预测,2025 年至 2027 年,寒武纪营业收入将分别为 84.43 亿元、161.71 亿元和 251.0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18.91%、91.52% 和 55.25%;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 15.95 亿元、38.6 亿元和 69.1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52.69%、141.96% 和 79.09% 。8 月 11 日,浙商证券预测寒武纪 2025 年至 2027 年将分别实现收入 75.3 亿元、134.6 亿元、205.6 亿元,同比增速为 541%、79%、5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8.3 亿元、28.2 亿元、46.5 亿元。高盛更是在 9 月 1 日称,考虑二季度业绩,以及更高的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更低的运营费用比率、反映中国云资本支出扩张等,将寒武纪 2025 - 2030 年的净收入预测上调,其中今年预测上调 34% 为最高,并上调 12 个月目标价 14.7% 至 2104 元 。
股价波动中的市场传闻与现实
在股价的剧烈波动中,市场传闻也扮演了重要角色。9 月 1 日,有传闻称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面临算力缺口,阿里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 370 芯片订单至 15 万片。受此传闻影响,寒武纪股价早盘出现大幅波动。然而,阿里云相关人士迅速回应表示,阿里云确实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 15 万片 GPU 的消息不实。消息澄清后,股价走势逐渐稳定 。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市场传闻对股价的短期冲击,也反映出在股价快速上涨阶段,市场对于各类信息的高度敏感性。
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展望未来,寒武纪有着诸多利好因素。公司向上交所提交 2025 年度定增申报材料,拟募资近 40 亿元,募投项目将围绕大模型技术对智能芯片的创新需求,研发覆盖多场景的系列化芯片方案,并建设先进封装技术平台,提升产品对未来大模型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若项目顺利推进,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为股价提供长期支撑 。
但不可忽视的是,股价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尽管公司当前业绩表现优异,但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激烈,技术迭代迅速,若寒武纪不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拓展能力,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将受到挑战。从估值角度看,截至 2025 年 8 月 28 日,公司收盘价为 1587.91 元 / 股,滚动市盈率为 5117.75 倍,市净率为 113.98 倍,显著高于所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新滚动市盈率 88.97 倍和市净率 5.95 倍 ,高估值意味着股价对未来业绩增长预期已经充分反映,一旦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可能面临较大调整压力。此外,市场情绪的多变性、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对寒武纪股价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寒武纪股价的走势是公司业绩、行业环境、市场预期以及市场传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者在关注其股价表现时,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