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 A 股市场近期持续活跃,两融余额水涨船高,最新数据突破 2 万亿元,为 2015 年 7 月以来首度重返 2 万亿元。截至 8 月 5 日,沪深北三市融资融券余额合计 20002.59 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 89.46 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合计 19863.11 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 87.06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融余额的增长主要由融资余额的增长所贡献,作为市场多方主力之一的融资余额规模在此期间增长明显。数据显示,A 股市场融资余额去年 9 月尚不足 1.4 万亿元,但此后融资余额企稳回升,总体持续增加,至今年 3 月一度突破 1.9 万亿元。今年 4 月融资余额回落,一度跌至 1.8 万亿元以下。6 月下旬开始,融资余额再度开始总体持续增长。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两融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或借入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由于两融资金具备促进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等市场功能,能够更好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长期以来,监管层积极引导两融市场发展,促使其发挥正面作用。我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业务于 2010 年 3 月试点启动,2011 年转入常规。但在 2012 年至 2015 年,两融规模急剧扩张,余额在一年内翻了 4 倍有余,并于 2015 年 6 月 18 日达到历史峰值 2.27 万亿元。2015 年下半年,监管层为遏制过热的融资行情,出台多项限制措施,两融余额飞速跌至 1 万亿元左右。
两融余额增加的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从投资者情绪方面来看,它往往反映出市场参与者的乐观预期。当两融余额增加时,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者愿意通过融资的方式借入资金买入股票,或者通过融券的方式借入股票卖出。融资增加表明投资者看好后市,认为股票价格将会上涨,期望通过杠杆来获取更高的收益;融券增加虽然看似是对市场看空,但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积极参与和利用,侧面体现出市场的活跃度。从市场资金层面分析,两融余额增加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融资资金的增加直接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这有助于推动股票价格上升。而融券业务虽然是卖出股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股票的流通和交易,使得市场更加活跃。这种资金的流入和交易的活跃,反映出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两融余额增加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短期影响上,两融余额的增加会直接带动市场的成交量上升。融资买入的增加会推动股票价格在短期内上涨,形成一定的赚钱效应,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而融券卖出的增加则可能会在短期内对股票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力,但如果市场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这种压力可能会被融资买入的力量所抵消。从长期影响来看,两融余额的持续增加可能会改变市场的结构和估值水平。如果市场上的融资资金大量涌入某些行业或板块,会导致这些行业或板块的估值上升,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向其集中,从而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然而,如果两融余额增加过快,也可能会引发市场的泡沫风险。当市场出现调整时,融资盘的平仓压力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加剧市场的波动。
此次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后重新站在 2 万亿之上,显示市场人气和活跃度大幅提升。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升。后续随着两融余额的进一步增加,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从而推动行情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