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9 月 5 日,特斯拉发布的财务文件显示,公司正在请求投资者批准一项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量身定制的巨额薪酬计划。如果在未来十年内,特斯拉能够成功跨越一系列严苛的运营里程碑,马斯克将有机会收获 12 批股票,总数高达 4.23 亿股。按照当前股价静态测算,这些股票的潜在价值逼近万亿美元大关,约合人民币近 7 万亿元。这一消息瞬间在全球商业和金融领域掀起惊涛骇浪,引发各界广泛热议。
回溯特斯拉的发展历程,马斯克无疑是其灵魂人物,自 2004 年加入特斯拉董事会,并于 2008 年出任首席执行官以来,他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执行力,带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披荆斩棘。从最初的小众高端电动汽车制造商,逐步成长为全球汽车行业变革的引领者,特斯拉的市值也从百亿级别一路飙升至万亿美元以上。马斯克不仅推动了电动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还将特斯拉的业务版图拓展至能源存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深刻影响着未来交通和能源格局。
此次特斯拉为马斯克开出的 “天价薪酬”,并非单纯的慷慨之举,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战略考量。从特斯拉自身发展来看,尽管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传统汽车巨头纷纷加大电动化转型力度,新兴车企也不断涌现,特斯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兴业务领域虽已布局,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亟需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引领方向。
从薪酬方案的具体目标来看,要触发首批股票奖励,特斯拉市值需近乎翻番,达到 2 万亿美元;终极目标则是市值飙升至 8.5 万亿美元,约为当下的 8 倍之多,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目前 “全球股王” 英伟达市值的两倍。除市值目标外,特斯拉还需实现一系列艰巨的运营指标,如累计交付 2000 万辆汽车(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球累计交付量刚超 800 万辆)、拥有 1000 万份激活的全自动驾驶(FSD)订阅服务(当前订阅数量尚处起步阶段)、交付 100 万台机器人(目前销量为零)、实现 100 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运营(尚未规模化落地),以及达成一系列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基准(需将去年 166 亿美元的调整后盈利提升至 4000 亿美元,增长 24 倍)。这些目标不仅考验着特斯拉在现有汽车业务上的持续增长能力,更对其新兴业务的拓展速度和商业化成果提出了极高要求。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丹霍姆表示,该计划旨在 “保持马斯克的积极性并专注于为公司做出贡献”。在过往,马斯克多次公开表达希望在特斯拉拥有 25% 的投票权,以确保公司战略方向的稳定,避免被激进股东干扰。此次薪酬方案若顺利实施,马斯克的持股比例有望从当前略低于 13% 提升至至少 25%,这不仅满足了马斯克对公司控制权的诉求,更将其个人利益与特斯拉的长期发展深度捆绑。
这一薪酬计划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和担忧。部分投资者和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万亿美元的薪酬激励规模过于庞大,一旦实施,可能会对现有股东权益造成较大程度的稀释。而且,从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来看,特斯拉要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如此高难度的业绩目标,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仍有待市场检验,机器人业务的商业化落地面临诸多技术和市场障碍,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对特斯拉的汽车销售产生负面影响。若马斯克最终未能达成目标,这一薪酬计划可能会被视为一场失败的冒险,对特斯拉的声誉和股价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特斯拉为马斯克开出的万亿美元薪酬方案,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豪赌。它既彰显了特斯拉对马斯克领导能力的高度认可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也为马斯克和特斯拉设定了一条荆棘密布的前行之路。未来十年,特斯拉能否在马斯克的带领下跨越重重难关,实现这些宏伟目标,不仅关乎特斯拉自身的命运,也将深刻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格局,值得我们持续关注。